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清水溪



清水溪位於陽金公路往金山方向靠近天籟溫泉館會館附近,為當地社區及金山戶外生活發展協會共同規劃整理的一處兼具烤肉、露營與親水活動的自然休閒環境,適合全家共同休閒踏青,親子共遊朋友間感情交流的好去處。清悠的清水溪保有原始自然不經人工破壞的優美景觀,在鄰近的森林步道中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清涼的溪水中可以戲水、賞魚、垂釣、烤肉、露營與親水活動的自然休閒環境,並不定期舉辦各式活動。  





 清水溪有點像是在陽明山中的一小片世外桃源,因為遊客不多,可以讓人享受到難得的寧靜,沒有人聲的時候,大自然的聲音就會特別明顯。在金山鄉民有心的維護下,清水溪保有了她最多的原貌和乾淨,即使林間設置了烤肉灶,也不見任何遺留的垃圾,只有灶上黑黑的燒烤痕跡紀錄了曾經的歡樂。有趣的是,在烤肉灶分布的林間,一張張請大家愛護這塊林地和溪水的告示牌也林立在樹幹上,乍看之下或許有點煞風景,但是字裡行間所欲傳達的,除了金山鄉民誠摯的邀請,更包含了她們對自然與這片土地流露的真情。

天籟溫泉

溫泉源頭:
台灣四寶之一「硫磺」,在以前硫磺不但是製造火藥的重要材料,與樟腦、茶、糖並稱為「台灣四寶」;而大屯山區又是台灣唯一的天然硫磺產地,因此早在三百多年前,西班牙和荷蘭人便先後到台灣七星山區採硫磺。
而大屯山區的硫磺礦開採,起初集中在 子坪,但經長期濫採,幾乎以開採殆盡。


天籟山城的由來





















天籟山城社區有教室

天籟山城社區之由來,前身乃金山農場,主人是兩蔣時代前台灣省政府財政廳長任顯群先生及其夫人國劇名伶【國寶】顧正秋女士,在此有段纏綿悱惻偉大的愛情故事。夫妻攜手開發這片80公頃土地,經營農牧事業與農產品加工外銷,賺取外匯,早期於40~50年代享譽全省之金山牌草莓果醬,乃此地出產。位於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地理環境極佳,水質清澈甘美,氣候渾然天成,適合蔬果農產品成長,亦頗有豐富收入;金山人都難忘與他們共同打拼的歲月。

然於主人逝世後土地繼承後代任何鈞先生(前新竹玻璃董事長)與其親戚中信百貨及工礦公司總經理俞宗元先生向亞洲信託融資貸款進而推出兩期高級別墅社區,取名為亞洲台北山城;於民國69年正式公開,造成熱烈搶購,轟動一時。並由名建築師李祖原先生規劃設計。社區內公共設施有夜總會、中西餐廳、三溫暖、游泳池、網球場、更甚有一跑馬場,在當時推出甚至比台北市區敦化南路的價格還貴,訂戶更是一時之選,中央黨部官員、股票上市公司董事長、財經金融商業鉅子,皆為社會名流;可謂人文繁華,風光鼎盛。但開發商對山坡地整體規劃缺乏經驗,又因腹地遼闊,資金成本過於龐大,造成財務危機,以致未能完工,交屋遙遙無期;隨後更任此淨土落入荒蕪廢墟之中長達十幾年,縱使多次易手亦難起死回生,原住戶只剩寥寥無幾,豪華俱樂部任其荒廢,一切運作體系蕩然無存。


在這慘淡的歲月理,畢竟尚有有心人士,始終不放棄整個社區再造工作;犧牲奉獻,竭思所慮,熱情參與,為保護山城自然風貌於不遂,等待著曙光乍現,經歷社區開發艱困苦澀的日子,熬過多少淒風苦雨、愁雲慘霧,遭受重大挫折卻仍毅力不堯,越挫越勇,無怨無悔的山城人;自信山城精神當蘊育其中,猶如陽明山系一塊寶地正等待著您來同數劈荊斬棘的歷蹟典故;省思後共創人間桃源境。

魚路古道






「金包里大路」,又稱「魚路古道」,為陽明山國家公園最熱門的明星古道。
所謂「全程」的魚路古道,應從金山磺港漁村至台北士林,約三十公里。百年以前,金包里(金山舊地名)漁民利用這條古道,擔著魚貨翻山越嶺,至士林販售,然後再越嶺返回金包里。

一百四十八年前(西元1856元),英國博物學家斯文豪Robert Swinhoe 曾走過這條古道,他上午五點自金包里磺港出發,晚間九時抵達士林。現在大概沒有旅人會這麼走。


狹義的「全程」魚路古道,則是指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內,北起金山八煙的「綠峰山莊」,南迄陽明山山仔后菁山路 101巷的「菁山小鎮」。若以擎天崗的金包里城門為界,以北為「魚路古道北段」,以南為「魚路古道南段」。魚路古道南段以通過絹絲瀑布,又稱為「絹絲步道」。魚路古道北段原已堙滅,國八十二年,國家公園工作同仁經由調查探勘,才自荒堙蔓草中發現這條古道,委託專家妥善規劃,於沿途設自導式解說牌,自此之後,魚路古道一躍為國家公園內熱門的明星古道,山友走訪絡繹不絕。

魚路古道得天獨厚,位於風景秀麗的陽明山區,既有國家公園之立法保護,又有充裕之經費延聘學者專家研究調查,使堙滅之古道得以重見天日,並獲得妥善維護。十年間,魚路古道由荒蕪漫滅而變成為明星古道。


魚路古道北段的兩條路線,一為「河南勇路」,為傳統的魚路古道,因清朝於大油坑附近設有守磺營,駐軍往來巡守,故被稱為「河南勇路」。日據初期,明治三十一年(1901),日人另闢一寬六尺之大路,採迂迴路線,路線較為平緩,稱為「日人路」,又因可拖砲車,故又稱「砲管路」。擎天崗,為當時用武之地。


日據初期,抗日義軍簡大獅率其部眾曾活躍於擎天崗一帶,與日軍周璇。簡大獅曾參與反攻台北城(1896),亦多次襲擾日軍。明治三十一年(1898),兒玉總督採誘降政策,簡大獅接受日軍勸降,並參加歸順典禮。台灣總督府賜予三萬圓,命簡大獅率部眾重修金包里大路,因此金包里大路又別稱「土匪古道」。簡大獅歸降僅月餘,因憤慨日警橫暴,又謀叛變。十二月,日軍大舉進襲簡大獅部眾之工寮,部眾潰敗,於是簡大獅潛逃至廈門。

金包里老街

第一次大戰期間,金山曾經鬧過一陣淘金熱。據說當年德意志的皇帝威廉二世在某次國際外交場合說出,台灣是全世界蘊藏金礦最多的地方,佔據有台灣的日本人信以為真,就大肆獎勵探勘開發金礦,因金山之名,引來大批想發財的民眾,最後卻淘金夢碎。追究金山的地名,應是源於當地原為平埔族「基包里社」居住之地,「基包里」象徵豐收之意,後來相傳有人發現金礦,因此又稱為「金包里」,直到日據時代,日本人取金字,改名為「金山庄」,然後一直沿用至今。

金山的市鎮中心最著名的就是以「金包里」為名的金包里街,這條老街是目前北海岸僅存的清代老街,是當年主要的農產與漁獲的集散地。雖然老街的盛況不再,不過卻成為觀光客必經的景點,尤其假日時攤販集中於此處,遊人如織,店家生意興隆,各式當地小吃如卜肉、蚵仔酥,與金山特產像是芋餅與烤紅心蕃薯等,老街中心的廣安宮廟口有最人氣的鴨肉攤,街尾甚至出現了來自印尼口感酥脆的龍蝦餅。



當然遊玩喝之餘,不能錯過鄰近供奉金面媽祖慈護宮而碩果僅存的幾戶老房子,也就是舊時的「街屋」形式。這種傳統長形連棟式店舖住宅,有閩式建屋與洋樓立面,還有窄面進深的亭仔腳建物。唯一的一家舊式米店,則維持著百年的木板組合門面,店內仍用方形大木缸裝承不同價格的米,以及舊式的磅秤,從敞開的門戶,可以看到幾位老人家閒坐聊天。隔壁是一家傳統中藥舖,看來歷經歲月的家具與陳列的藥罐,猶留有清代的遺緒,門扉半掩,也無人顧店,更沒什麼生意上門,但卻似乎有意任人駐足在門外欣賞。相鄰的舊屋雖有婦孺進出,但從木質門板的侵蝕痕跡看來,想必已有好幾代的人來來去去了。



據老街一家賣小吃卜肉的朱家說法,他們的祖先早在18世紀初,嘉慶年間就來到此地做生意,當年這裡已是繁華鼎盛的街市。根據文獻記載推論,漢人早在康熙年間就已來到此地開拓,於雍正時期就形成街道,早期以姓李、蔡、王、陳等為主,多為漳州人,從這裡延伸到萬里、基隆一帶,有別於淡水、三芝與石門等地以泉州人為主。